梁漱溟怎麼造句 “梁漱溟”造句子大全

梁漱溟教育的本意,是要把人們養成有本領有能力;如果要使一個人有本領有能力,就非要發展他的耳目心思手足不可。

梁漱溟造句

梁漱溟教育之在社會,其功用爲綿續文化而求其進步。

梁漱溟認爲中國人不自私,而是“互以對方爲重”。

梁漱溟這一早期文化觀的實質就是折中主義。

盧作孚生於1893年,和***、梁漱溟同齡,是一位知行合一埋頭苦幹的人,他有思想、有辦法,肯動腦子,能下死工夫。

梁漱溟自早年起即有記日記的習慣,但因各種原因迭有散失。

梁漱溟先生對中國文化的定義——“中國人夙昔生活所需要之一切”,足見國人對中國文化載體的情感多麼深厚如海。

梁漱溟第一次走進中南海,是在1950年3月12日晚,他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,特意從外地趕往北京,共商國事。

因爲這段經歷,我採訪了梁漱溟、馮友蘭、賀麟、王力、金克木、季羨林、費孝通、吳冠中、李澤厚、劉心武等等名碩,騎車不知道把北京轉了多少遍。

後來,南北議和後,司法總長下野,梁漱溟也沒有工作了,就想到湖南出家當和尚。

這些人有些被稱爲歷史大師,像吳宓,梁漱溟等人;有哲學家,像馮友蘭教授,有些文學教授,像陳源陳西瀅。

伍觀淇的襟弟、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就兩度欲拜伍爲師,但都被後者拒絕了。

梁漱溟不是書齋型的學究,亦非耽溺於玄理的空想家,一生孜孜致力的是迫在眉睫的“中國問題”,一切心思圍着它打轉;交遊政學兩界,以“救國建國”。

李大釗雖然同梁漱溟熟不拘禮,但他組織XXX的事卻沒有向樑透露過半點。

馮夫子不愧號稱“最明白最系統最精當”,讀了馮夫子,以往讀梁漱溟不懂的地方都豁然開朗了。還有其他地方,也多是豁然開朗了。

該書增訂本近日由世紀文景出版,澎湃新聞選摘了其中22段梁漱溟先生關於學術與人生的體悟。